巨额拆迁款留给养女遭亲生子女反对,专业人士提醒:遗嘱保密尤重要
9月初,81岁的刘奶奶推着轮椅上的老伴,走进司法所求助,希望百年之后把财产都留给养女,但亲生儿女却不同意。
刘奶奶和王爷爷均是二婚,刘奶奶第一任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全靠刘奶奶种地卖菜,养活了一家人。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大了,一个个都成了家,成家后的子女却对刘奶奶不管不问,也不愿把年迈的她接回家赡养,刘奶奶发现,她已经无家可归了。三十年前,经人介绍,刘奶奶认识了同样丧偶的王爷爷,或许由于俩人共同的遭遇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结婚后刘奶奶和王爷爷的感情格外好。王爷爷没有生育,女儿王晓是他与前妻领养的女儿,王晓很懂事,对刘奶奶也十分关心,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今年年初,他们所在的社区开始回迁安置,按照规定,两人均可享受安置补偿。商量后,王爷爷选择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置房,刘奶奶则选了300余万元的补偿款。这时候,刘奶奶的子女突然“孝顺”,甚至以照顾坐轮椅的王爷爷太过辛苦为由劝说刘奶奶离婚。但刘奶奶心里明白孩子们打的是什么算盘,坚决不离婚。被两个子女纠缠了近半年,实在无奈,二老这才来司法所求助,想要分配好财产,重新恢复平静的生活。王爷爷的意思很明确,为了防止自己比刘奶奶走得早,钱又落进那两个子女手中,王爷爷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养女王晓,律师当即依据王爷爷的意愿拟一份遗嘱,让他安心;之后经过调解,刘奶奶也立了一份遗嘱:刘奶奶带来的50万元安置款平均分给五个子女,自己留30万养老钱,剩余款项在刘奶奶去世后全部由养女王晓继承。刘奶奶的子女在问得遗嘱内容后,站起来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刘奶奶不顾血肉亲情。刘奶奶欲哭无泪,但态度坚决,始终低着头不肯妥协。后来在调解员的劝说下,众子女才同意:刘奶奶带来的50万元安置款平均分给三个子女,另留给王爷爷30万元,剩余款项由刘奶奶自由支配。若刘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或住院,则三个子女轮流照顾。刘奶奶去世之后的遗产,一半由王晓继承,一半由两个亲生子女平均继承。并在遗嘱中约定,如果子女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先由刘奶奶自己撤销并修改遗嘱。届时若刘奶奶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则由指定执行律师协助养女向法院申请撤销几个子女的遗嘱中的继承权利。如此一来,刘奶奶的亲生子女们才稍作平息。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 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刘奶奶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养女王晓,但因为遗嘱内容被亲生子女知道了,才有了这些麻烦,由此可见,遗嘱保密的重要性。作为子女,不仅应该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也应该在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尊敬、关心和照顾。赡养父母是做为子女的基本道德,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同时也是一项法定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有权利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都说子女是老年生活的保障,但事实上,子女拒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偶有发生。一些子女因为跟父母有矛盾就对父母不管不顾,使这些老人真正意义上成为孤寡老人,生活上不给予帮助,就连生病了也无人问津,而等到老人病危时又会纷纷跳出来争夺财产,这对老年人来说是是非痛苦的。因此,老年朋友们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订立一份有法律效力的遗嘱,无论是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还是和自己至亲的人都是一种约束,而这种约束,带来的是双方的好处。
